浅谈市场经济下的“和谐”本质
农家子弟/文
市场经济有两种力量,一种是以基本生产力为核心的生产质量,一种是以创新生产力为核心的生产质量。
基本生产力,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动力;其生产质量大于需求时、会因商品价格过低伤害生产者积极性,其生产质量小于社会需求时、会因商品价格过高而伤害消费者自信心 ,两种情况不利于社会的稳定、却利于社会的发展,因此催生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生产质量的生产力创新的成长。
创新生产力,是牵引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;其创新的能力及其大小,与市场供需矛盾的大小、与社会资本资源对创新前景预期价值量的大小,俊成正比 也就是说,一般生产者和一般消费者的痛苦越大,创新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越高、发展前景越好,国家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质量就越高越好.
——可见,社会经济的管理艺术,就是政府利用国家资源调配、社会收入分配两种手段,去平衡好基本生产力与创新生产力的发展,以期在穷人、一般人、富人三者之间进行利益平衡的利益平衡艺术。 显然,居于落后生产力领域的人、是穷人和一般富人,居于基本生产力领域的人、是普通人和较富裕人,居于创新生产力顶端者、才是小康者和真正富人。
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。它必须始终把握稳定与发展的分寸,以求得发展动力大于稳定需求;政府,必须始终为新物质生产力、新文化生产力、新政治生产力的产生,创造催生的不稳定因素、提供有效的社会资源的支持。
这,仅仅是从中国国内小市场的角度,去思考和探讨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;而从全球大市场的角度,去探讨和思考中国经济的世界市场定位,显然更为复杂、更为诡秘
——市场经济的破坏力量、往往是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,因为市场经济的母亲是“嗜血的殖民者” ——这一点,大家务必要以理性、客观、正常的态度对待,即就是:在国内发展中、追求有得有失的创新生产力发展,在国际发展中、只追求与本国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生产力发展。
很显然,在我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的这一现实面前,和谐于内、不易,而和谐于外、更难,重要的是以内为主、谋求基本稳定下的持续发展,以外为辅、争取与世界基本生产力的融合、与世界创新生产力的接轨。这就需要至少是一二百年的锲而不舍、自强不息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