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64年经济发展,中国正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;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,以经济市场化为目标的发展,也进入攻坚阶段。从中国发展的整体状况看,外部发展空间的恶化和内部发展动力的不匹配,在经济发展快速与社会建设滞后的矛盾的双重作用下,严重蚕食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满足感,已经明显地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谋求社会生活和谐的绊脚石。所以,中国式发展的攻坚重点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,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确定为:由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转向“以社会建设为中心”的新阶段。
在过去的中国发展中,政府职能转变、特别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严重滞后,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发展、因阻力重重而严重扭曲。因此,对内,以力促法制和民主社会形成为主题,以创新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重点,以优化人民经济社会生存环境为抓手,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新任务。在市场经济的深化上,对内要积极建立政府的退出机制、主要着力在压缩简化政府的审批,特别要注重国内市场整合、以期待释放国内市场经济的能量。在社会建设的政府职能转变中,要义无反顾地推行政府退出经济领域的经营、更要严格履行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监督职能,政府必须把中国三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、作为首要重点任务,把优化公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、作为工作的归宿。
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向型需要、以及目前的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,中国应继续推行“非殖民主义、反贸易壁垒”的走向世界战略,实行“合作共赢、共享和平”的发展战略对外,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和真实存在的与邻为善成果,赢得广大亚非拉各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,戳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话势力“妖魔化中国”的无耻企图。在对外经济合作中,以货币互换和优质金融服务为基础,以外向型经济的质量提升、为拓展中国生存发展空间的抓手,务实地提升对外经济合作和产品竞争力、发展壮大倡导和平共赢发展的国际队伍,使得中国致力于多极化世界的不懈努力、惠及所有坚持和平发展的所有国家,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。
“发展中心”的问题、至关重要,一方面要保护现有经济发展成果,另一方面更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。这就要求“发展思想”的与时俱进——即,符合科学发展观。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看,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、必须注重相应的社会发展和建设,也必须回归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——法制和民主;否则,就必然会出现强大的社会对抗力、阻碍经济发展的持续。现在,中国正站在“经济发展呼唤社会进步”的十字路口,适时地变更经济单方面发展为社会全面发展,脚踏实地地转变政府职能的深化改革,就能引领社会发展的“非革命化”趋向,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进步。
鉴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矛盾性,目前中国发展的重心趋向应该是”练内功。“练内功”有两个方面:一是军事强国,现实现代化国防的建设,以保障国家的统一计划和经济安全;二是精力向内,着力于国企和政府的改革进步,营造国内经济发展的市场公平化环境。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看,党内阻力很大,主要来源于党的核心“稳妥心理”和“利益集团”的强势自保。但是,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,国企固守垄断利益和政府固守独裁权利,将使得国内的民族矛盾、经济矛盾进一步激化,有可能把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化为乌有——到头来“鸡飞蛋打”。
评论